沒有留言

烧毁的树

烧毁的树

 

 

 

1937年2月,一架客机在从布里斯班飞往悉尼的途中失踪了。它并没有抵达要停留的第一站——利斯莫尔(Lismore),而天气十分恶劣,那里的人相信他们看到飞机、或是听到引擎的声音, 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南朝着悉尼的方向去了。

 

 

 

飞机已经坠毁

 

八日后,当人们觉得希望渺茫的时候,麦弗逊山脉的一位丛林居民,伯纳德·奥莱利先生想到飞机可能在抵达利斯莫尔之前就已经坠毁了。在山脉的航空地图上,他在最后的目击地点和利斯莫尔之间用铅笔画了一条线,这条线贯穿了四座高大的山脉。奥莱利先生断定飞机坠毁于其中一座山脉的北面。

然后他独自一人动身,开始了一项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茂密的雨林、山脉间的峡谷和雄伟的高山中搜寻。穿越被厚厚的天然穹顶所笼罩的地带,对一个在这个国家生活了多年的丛林居民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尽管这里满是蔓藤、荆棘、蕨类以及庞大的树木。

在丛林中露营一夜后,独自一人的搜寻者站在梭克班山上, 它的顶峰几乎一直隐藏在云层之中。他在薄雾中站了一阵,突然的一片晴朗让他看到其余三道山脉。在茫茫绿野中,丛林居民用他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一处令人惊奇的特征——一个浅棕色的树冠。有什么导致了这棵树的死亡!

这枝干并非是自然枯死的,而且在常年湿润的雨林中也不会自然起火。是因为失踪的飞机撞到那棵树上,燃烧的汽油和飞机残骸导致它烧焦的吗?

 

 

 

 

 

 

 

 

根据地图,那个地点在八英里之外,然而经过艰难的上下攀爬几个小时后,最终,当奥莱利试图发现突破的时候,从枯死的树干的方向传来短促而清晰的呼救声!

 

 

 

 

烧焦的飞机残骸

 

三个小时后,为了避免误导深山中的人而沉默良久的奥莱利先生发出“咕——噏——”的叫声,随后,回应是如此之近而令人惊诧。几分钟后,奥莱利拨开一片蔓藤以便有更清楚的视野,他看到一个可怕的景象:有棵大树已经被火烧黑,树下正是被烧焦的飞机残骸!

其中一个幸存者腿断了,躺在地上,情况十分糟糕。另一个人衣衫褴褛,皮肉开裂,身型瘦弱。这两人凭着极大的意志力和韧性,在常人难以想象的条件下,生存了十天。

陷在飓风中的飞机撞上一棵六十英尺高的树,两名飞行员和两位乘客丧生。第三位生还者在尝试找到有人烟的地方、帮助另外两位幸存者的英勇行为中失踪了。

伯纳德·奥莱利先生在他的书《大山》中讲述了整个史诗般的救援行动。他个人的事迹被中肯地传述,然而, 它足以被列入澳大利亚历史上值得被人称颂的英勇事迹之一。

 

 

 

更高的手在引导!

 

这也足以证实有一只更高的手一直在引导。关于野外生存的知识及技能,那天的英雄写道:“这个词(bushcraft)是如此拙劣并且被过度滥用。任何一个研究过麦弗逊山脉地形和植被的人都知道无论他的丛林直觉多么敏锐,他可能搜寻五十年也无法找到。应当注意的一个事实则是:这次的成功归因于我母亲的祷告。”

那棵死树为灾难中的两个幸存者提供了决定他们生与死的线索。在那些被森林覆盖的群山中的一棵树,对有些人而言那只是一颗死树,但是,它却成为其他人的生命之树。那终结它生命的熊熊大火最终吸引了救援者。

在那颗树下,上演了一场历经了漫长的十个昼夜的痛苦和忍耐的戏剧性的故事。其中一个叫宾思德(Binstead)的人选择留在饱受痛苦的同伴身边,而不是去寻找人烟。这份自我牺牲最终得到了回报,就是两人在大山中被开辟出来的小路上,用担架平稳的抬着。存活、归家和爱的人是忍受一切磨难后的回报。大难不死之人又会受到什么样的欢迎呢。

在这个世界的全部景色中,有一颗树在山顶上尤为醒目。那就是加略山上的十架。在那木头上,上演了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幕:当神无罪的儿子为着世上的罪而死。四肢在十架上展开,受难者带着焦灼的干渴和难以名状的苦痛承担着神对罪的忿怒,如此你我才可能永远被拯救。祂死,“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彼得前书2:24)

 

 

 

 

死树,生命之树

 

神恨恶罪的火降在那木头上,更确切地说,是降在手脚被钉在十架上的那一位。对祂而言那十架象征着死亡,但对我们来说它却可能成为生命,那是迷失并且将死的罪人唯一安全的地方。在那里,需要避难所的人,只要承认他们的罪,同时单单指望基督的帮助,就绝不失望。

在《圣经》最后一卷书中,我们读到基督的死和复活所带来的一些成果。我们看到地上有“难以胜数”的人来到祂面前恳求被赦免,而今已经进入“有许多住处”的地方。在那里没有医院或坟地,也不会有悲伤和罪,却有永远的喜乐。在那里,在水晶河的边上,我们看到在神的乐园中间有生命树。

我们若想要和其它永生之人一同聚集在生命树下,就必须跪在“古旧十架”前,因为地上那十字架已经成为天上的生命之树。如今,我们要怎样回应那曾将自己的生命赐给我们的神呢?我们豈不应当把一生献给他吗?!

我们能否像古时的保罗一样,说:“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拉太书2:20)

 

 

 

 

 

 

 

 

作者:W.阿诺德·隆(W.Arnold Long)

选自:《丛林居民指南》(The Bushman’s Guide) 72-76页

翻译:   陈比特   (小光芒翻译系列)

鸣谢:基督福音书局 邮箱_香港特别行政区九龙尖沙咀95413号

摄影:  小光芒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