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留言

建在沙土上的房子

A HOUSE BUILT ON SAND

建在沙土上的房子

 

在澳洲昆士兰省摩根山脚下, 几英里外的地方, 有一座建造在迪河弯处的房子。它耸立在一处『高地』上,这个『高地』不过就是上面有一层薄土的大沙堆。那里曾是一处浅洼地,水道曾途经此处。那是一个风景宜人之处。房主对这一处的适宜性和安全性感到满意。
有一天, 有个邻居问道: 「难道水不会漫过这里吗?」
「不会的,在我有生之年不会发生这种事。」
邻居警告道: 「终有一天你的房子会被冲走的。」这个邻居偶然地就成了这故事的提供者。那另一个人, 名叫慕尔顿的, 笑了。
他非常坚定地答道: 「到你死那天也不会看到这事!」
在那一带他是一个温和、慷慨以及讨人喜欢的人。1928年的复活节有一对拥有三个可爱孩子的已婚夫妇借宿他家。就在那年的复活节, 节期强风暴袭击了昆士兰省和新南威尔士省的沿海地带,导致毁灭性的洪水。

 

IMG_20150513_071714-Copy

它建造在沙土上!

 

在摩根山区域,一场风暴带来一股洪流,这股洪流向迪河上的大坝呼啸而来,破坏了堤坝混凝土墙顶的一部分。水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涌入河道。那天没有电话预警,因为一切发生在晚上,也没有什么警报説会有洪水发出。通常人手需要几天时间作出洪水预警的事情,在一夜之间演变为活生生的现实。农舍和乡镇在迅雷不及掩耳之间被洪水淹没。成百成百的家畜没有了,棉花作物被摧毁,还有其他极大的破坏。
那么那个建在河弯沙堆上的农民怎么样了?次日晨早时候, 附近一座山上的几个邻居想看看那个物业怎样了。其中一个人为了看得更清楚,爬到一棵树上,然后恐惧战兢,坐着说不出话来。另外一人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反应也相仿。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洪水把那一带冲刷殆尽!谷仓和房子都不见了。即便是用来作为根基的重块也被冲走!
那么那个家庭和房主呢?他们同样被洪水从那个农场冲走了。一个接一个的尸体被找到;两个孩子都穿着鞋子,好象要准备匆促走,至少他们穿好了一些衣服。然而还是太晚了。
警告被轻描淡写,忽视了。那个农民在那里安稳住了很多年。未曾有洪水威胁到他的家。为什么要为如此的可能性担忧?在房子建造的实际地域上, 咆哮的河水不可能会超过四或五英尺深。那么,为什么房子被冲走了?
因为, 它是建造在沙土上!

 

 

IMG_20150513_072013-Copy

 

到更好的根基上

 

你我都是建造者,我们所建造的是我们的性格,以我们所有的希望、意愿和念想、以及行动来建造。我们都是『为着永恒而建造』。
在人生顺遂,看起来没有什么需要去考虑根基的时候,『尽善而为』 『不犯什么暴力损害,最后就不会有什么事。』
然而建造一栋房子的第一项要求, 是合适的选址加上良好的根基。如果一栋房子的根基可以被湍急的水流冲走的话,那即便是宫殿也毫无用处。
没有任何名副其实的建筑师、或建造者会愚蠢到在河床上建造!然而人们在建造自己生命房屋的时候, 卻丝毫不会考虑到最重要的事。他们是如此地『心胸宽广』, 认为任何做法都能奏效。
一个心胸过于宽广的建筑师, 四处肆意许可工程建造, 很快会令其名声受损。离开神,我们最多能做的不过是好心与失败,美德与罪的遗憾混合。那只不过是在平常天气看起来没有问题的沙土根基,却从不能经受真正的试验。
事实上,那样做会一次又一次地被定罪。「他便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良善),乃是照他的怜悯。」问题在于,我们是将未来的希望寄于神的恩惠之上、还是我们自己的善行?不管我们如何去竭力建造,如果我们是在禁地之上建造,最终都是徒劳无功。罪糟蹋了人生的所有方面。所有人的生命都被罪所毁坏。「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我们必须迁移到更好的根基上。我们必须信靠基督为我们得赦所做的。在我们进一步建造人生之前,我们必须解决那个最根本的问题。我们被神接纳的希望都有什么?
有一个人说: 「我还清我的账单,我改邪归正」等等,并希冀至大的建筑师会给这个根基打及格。

 

另一个人说: 「我无法依仗自己的善行。我已经失败了成千上万次,我根本不可能在神的国度里赢得一席之地。然而我知道祂对那些悔改并归向祂的人满怀恩慈。我单单信靠那份恩慈。
基督为罪人死,我就是那其中一个罪人。祂为我死,祂以祂的生命之血买来罪的赦免,在这赦免之上我为着永恒赌上我所有的盼望。
这就是我的生命赖以建造的根基,这是我凭依的安息之处,我意欲安息于此,不拘活着或死亡,不拘审判日到来。」

 

 

IMG_20150513_072050-Copy

生命的根基

 

因此他吟唱着一首古老的苏格兰诗歌:
「那时,我无他靠山,只靠救主功劳;
前来荣耀所充满以马内利之境。」
或如另一首所述:
「基督磐石,我所稳踏,
其他地位都是流沙。」

 

 

 

作者: W.阿诺德•隆(W. Arnold Long)

翻译: 陈比特   ( 小光芒翻译系列 )

摄影: 汤浩比

摘自: 《丛林地带指南》(The Bushman’s Guide)76-79页

鸣谢:  ©基督福音书局 版权所有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九龙尖沙咀95413号信箱

 

 

發表留言